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历届“中联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评选委员会主席
存量时代汹涌而来,城市正面临着不同场域间的动态博弈,如何更加系统化和精细化地开展城市的有机更新?产业分布不均、功能缺失、生态环境较差、交通出行不便、智能化水平较低等诸多现实问题急需更加智慧地面向未来的治理模式来为城市社区更新赋能。“社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种组织关系的建设。其中包含了人文建设和人际关系的建构,是社会生态的自然生长。但它不仅仅是住区,也可以是公共区域、建设量大的产业园区或者文化聚落,社区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基本单元。“未来社区”以高层级的视角来探讨其建设问题;构建多样的场景化内核,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与精神需求;探索作为启动引擎为社会赋能;以及尝试跳出思维限制,以全新的思路与视角对未来进行研判,创造出智慧、绿色、生态、和谐、人文、便利和安全的未来生活。
当然,社区从来不是城市的专属,乡村同样也有着社区的概念。当代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乡村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其中常驻人口的减少,内生动力、发展活力的丧失,有机的邻里关系也逐渐淡化等等。因此乡村社区同城市社区一样也需要大家的关注,需要积极探索激活乡村社区的方式与路径,以及回归到对乡村本质的关注、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和对乡村未来的展望。
第六届“中联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设计主题为:未来社区。旨在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为背景,以人本的发展为核心,以未来社区场景的营建为手段,希望建筑学子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未来全新社区场景和场域。
何院士您好,此次中联杯的竞赛主题——“未来社区”作为新时代热词,可能很多参赛同学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能否请您阐述一下您对“未来社区”的理解?以及能否为同学们的解题提供一些建议呢?
何镜堂:在我看来,“未来社区”是时代变化的必然产物,是人们对智慧、绿色、生态、和谐、人文、便利的未来生活追求的体现。“未来社区”这一题目看似比较具体,其实可以有多种解读。首先,可以从“未来”一词进行解读,“未来”代表的是希望、进步与美好,实现这些需要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坚持创新,借力新的环境、条件与技术来进行设计创作;也可以从“社区”一词进行解读,“社区”是一种空间与人的组织关系的建设,因此要坚持以人文本,按照人的需求来设计,为每一个人创造出最适宜的生活、工作环境,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人居环境。
最后,我想同学们解题时可以尝试以问题的解决为切入点,留心观察我们的城市、乡村环境。存在什么问题?未来会是怎样?你的设计能做些什么?
作为中联杯历届评委主席与见证者,您能否为同学们解答下中联杯的创办理念与宗旨,同学们在参赛过程中能够有何收获?
何镜堂:中联杯的参赛对象为国内外高校学生,题目围绕城市、乡村建筑环境议题开展。旨在提高中国建筑教育的活力与影响力,为同学们的建筑学习搭建一个平台。在高等教育阶段,自我学习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竞赛恰恰能够为自我学习搭建平台。竞赛可以是对同学们学习环节的补充,在参赛阶段可以快速、高效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够将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是建筑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何镜堂:建筑师应是有担当、有激情、有创新的设计人才,面对建筑学这一古老神圣、充满挑战的学科,希望同学们能够满怀激情,不忘初心,不断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立足创新,与未来拥抱;希望同学们能够早日树立起自己的建筑观,为世界输出精彩、感人的设计作品。最后也希望同学们在这次竞赛过程中都能够取得佳绩,获得长久进步。
※ 获奖作品由主办方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以上奖金均含税,所有获奖的学生通过面试后均可优先获得主办方实习或录用机会。
报名截止时间:延期至2022年5月15日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完成报名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1060号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欢迎各大高校以院系为单位或以个人、小组为单位的方式进行报名。参赛人必须按本通知时间要求填写参赛报名表,报名后应按时提交参赛方案。本次竞赛免交报名费。
以未来社区为创作主题,在城市有机更新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城市与乡村社区的组织和制度建设、邻里关系的建构、归属感的营造、人文建设、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内容,重构社会群组、构想城市或乡村的未来社区生活场景。1. 设计鼓励参赛者基于自己对未来社区的理解感悟,运用恰当的建筑语言提出前沿的、独特的、明晰的创作理念;
2. 参赛者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准确发现、把握城市或乡村社区中的突出问题,在恰当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 鼓励参赛者将新的城市科学、城市感知技术、大数据的运用等技术手段融入到设计中,构建未来的城市或乡村社区的智慧化场景。
4. 鼓励设计能够注重生态环境、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采用低碳材料,注意节约能源。
1. 全国及境外高等学校建筑及相关专业本硕博在校学生,提倡跨专业跨学科联合组队参赛。2. 参赛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参加,成员1~4名。
3. 每组可有不超过2名的指导教师。
※欢迎有条件的院校将此竞赛主题纳入到高年级学生的课程作业或2022年毕业设计中,以提高本设计竞赛的整体水平。
1. 每项参赛作品提供2张竖向、A1规格(宽594mm×高841mm)参赛图纸,图纸需裱于轻质展板上,图面表达方式不限。2. 内容能充分表达作品创作意图的总平面图及建筑平、立、剖面图、效果图、分析图等,5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组合于图面之中)。
3. 每个方案应同时提交参赛者简历(格式自拟)和设计方案电子资料(300dpi以上)一份,以光盘形式随展板一同提交。
4. 每项参赛作品图板背面右下角应注明参赛方案名称、参赛者单位、姓名、电话、邮编等联系方式以及指导老师的名称,并用深色不透明纸密封。
※参赛作品提交后一律不退,请参赛人自留备份,版权归主办方所有。
1. 参赛者同意并遵守本竞赛通知的内容及竞赛规则,竞赛组委会拥有此次竞赛的最终解释权;2.电子图纸中应不出现任何有关参赛者姓名和其所在院校的文字或图案;
3. 竞赛组织方拥有参赛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其它版权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发行权,展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权等,参赛者具有署名权;
4.禁止一稿多投,所有参赛者需确保自己所提交的作品为原创且未参加过其他竞赛。参赛作品不得包含任何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行为。
5. 各小组提交一组参赛作品,如同一作品出现重复提交情况,组委会有权选择其中一组进行评审;
6. 参赛小组及具体成员信息以最终提交文件为准。
中国建筑学会联系人:冷亮
电话:010-88082227
邮箱:lengliang@chinaasc.org
网址:http://zlb.chinaasc.org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沈老师 / 韩老师
电话:0571-88151958 / 87379460
传真:0571-88138062
邮箱:shenx@chinacuc.com
hanyuhao@chinacuc.com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1060号人力资源部
邮政编码:310052
网址:http://www.chinacuc.com/